当前位置:

由北京大学校友会主办,北京大学金融校友联合会、北京大学新加坡校友会、上海临港北京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办,燕缘创投、燕缘孵化器、燕缘科创评论、北大创业训练营、新加坡创士锋协办的“2025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”于9月19日在充满南洋历史特色的新加坡首都剧院隆重举行。摩根大通亚太区原董事总经理、中国投行主席的龚方雄博士应邀出席并发表了主旨演讲。他从监管与创新的张力谈起,延展至人工智能、Web3、稳定币等新兴技术,逻辑清晰而直击人心。全场校友与嘉宾见证了一位顶级传统金融专家敢于创新的锋芒。


摩根大通亚太区原董事总经理、中国投行主席的龚方雄博士演讲。


龚方雄博士的职业轨迹堪称金融界的传奇。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与经济学院,后赴美深造,取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经济学博士学位。他的职业起点是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,随后加入美国银行,再到摩根大通,逐步成为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及中国投行主席。在摩根大通的岁月,他率领团队在《机构投资者》及《亚洲货币》的评选中屡获第一,奠定了大中华区顶尖策略师的地位。


然而,2015年他毅然选择离开摩根大通。对很多人而言,这是难以理解的决定,放下华尔街的光环与成就,却源于他对创新的执着追求。此后,他将研究和目光转向创新资产证券化与数字化,十余年间孜孜以求。2025年,他携多年积累再度出击,在迪拜创立并掌舵全球首个品牌RWA(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)交易所MINAX。这不仅是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更是传统金融专家再战金融前沿的证明。他强调,品牌的商标与域名等无形资产,通过区块链实现数字化与价值挂钩,将催生全新的全球化金融生态。迪拜的国际资本土壤,让他找到新的创新落脚点。在金融与创新的交汇口继续前行,从华尔街到AI与Web3,他依旧站在时代浪潮的最前沿。


2025北京大学全球金融论坛现场。


制度与金融中心:创新的土壤在哪里


龚方雄博士开篇提出一个常被忽略的问题:为何全球公认的金融中心总是纽约、伦敦、香港和新加坡,而不是东京或法兰克福?这不仅关乎经济体量,更与制度土壤息息相关。“这四个金融中心都有一个共性——普通法或海洋法体系。”龚方雄博士解释。普通法的核心在于案例驱动,允许创新先行、监管随后。“监管最好滞后于创新,至少要并肩,而不能超前。否则,金融创新就会被扼杀在萌芽中。”


这一观点引发不少与会者点头共鸣。毕竟,金融的本质是不断创新:从股票、债券到衍生品,从互联网支付到区块链,创新推动着体系演进。然而监管与创新的矛盾,如影随形。龚方雄博士的分析不仅揭示了全球金融格局的形成逻辑,也为中国未来的金融体制升级拥抱创新提出了期望。


AI与Web3:金融创新的“孪生兄弟”


演讲的第二部分,龚方雄博士把目光投向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科技力量:人工智能与Web3。他形容这二者是“孪生兄弟”,一个改变认知与计算,一个改写交易与清算。“SWIFT系统还停留在‘电子邮件’的时代,跨境汇款至少要一天,而链上转账可以点对点、瞬间完成。” 这一鲜明对比让人直观感受到旧体系与新体系的代际差距。


不仅如此,他还提醒与会者,AI与Web3的结合会让颠覆效应更为深远。AI可以增强链上金融产品的风控与智能合约执行力,Web3则为AI训练与交易提供开放的去中心化场景,两者叠加,可能推动下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金融革命。


巨头的转身:从怀疑到拥抱


作为曾经的摩根大通高层,龚方雄博士对华尔街巨头的态度转变体会尤深。摩根大通总裁Jamie Dimon曾对比特币不屑一顾。但近年随着Web3、稳定币、RWA的兴起,摩根大通迅速调整,重新推出基于区块链的“摩根币”。


“这种转身折射出传统巨头的危机感,也印证了新技术的不可逆趋势。”龚方雄博士说。他特别强调,连保守传统如摩根大通这样的机构都在拥抱创新,足以说明金融业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变革。


中国的道路与希望


谈及中国,龚方雄博士一如既往地直言不讳。他指出,人民币稳定币应对节奏不够快,让美元稳定币在全球市占率高达99%。这不仅强化了美元霸权,也让中国在数字金融创新上让出了先机。“美国有《天才法案》,能把本来去中心化、可能削弱美元地位的技术,纳入到监管框架中,反而转化为强化美元的工具。这就是监管哲学的差别。”龚方雄博士说。


但他并不悲观。在他看来,人工智能的崛起或许为中国带来加速器效应。“AI能把‘能不能做’的问题,转化为‘如何做’的问题。在制度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之前,AI或许能帮助中国缩短差距,避免落后。” 这一判断让不少听众感到振奋。


金融创新的未来:监管与创造的动态平衡


龚方雄博士进一步提出,未来金融的走向取决于监管与创新的动态平衡。监管作为一门艺术也需要优化,过度的前置监管将让原创性技术难以落地,而完全无监管又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。“监管的最佳状态,是在创新之后及时跟进,而不是超前设限。”


这一论断也让人想起他2015年毅然离开摩根大通的决定。当时,他已是华尔街最高位的华人投行家之一,却选择告别光环,投身创新探索。如今再度站上讲台,他的观点与经历交织,更显分量。


创新,创新,永无止境


演讲尾声,龚方雄博士语气坚定:“未来金融的竞争,不仅是产品与服务的较量,更是制度与思想的较量。” 金融的历史是创新的历史。龚方雄博士以数十年的从业经验提醒我们:在制度、科技和市场交织的新时代,唯有敢于迎接颠覆,才能真正把握未来。从华尔街的投行核心,到毅然转身的探索者,再到今天积极投身AI与Web3的创新倡导者,龚方雄博士用他的人生轨迹诠释了“传奇不老,仍在创新”的精神。


论坛现场,一位年轻校友感慨道:“龚博士让我看到,金融不仅是数字和模型,更是一种敢于突破和不断求新的精神。他是我们的榜样。”  他像一面镜子,折射出金融业过去的辉煌与当下的焦虑;也像一座灯塔,指引着后辈在AI与Web3的风浪中寻找方向。他彰显了一个信念:真正的传奇,不是守成,而是敢于突破。龚方雄博士正以他的远见与勇气,再一次站在时代的潮头。





标签: 阅读次数: